re:背《老子》和《论语》
Ye,Xuezhong 发表于 2000/01/16 09:11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 (www.hust.org)
杨叔子老校长:
本次附上《深圳商报》一记者的文章。
最近,我们校友都先后看到了关于您提倡的背《老子》和《论语》的报道,我相信这会在文化界和教育界引起反响。这次回母校过千禧年,听周济校长报告中讲到“育人为本”。我想“育人为本”应该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中国人的人文思想当然是来自于中国文化,那么背《老子》和《论语》是理所当然的。
与校长讨论,请予批评!
深圳,叶学忠
2000.1.16
深圳商报2000/1/16第5版“文化广场”发表题为:
背《老子》的理由
【广场漫步】许石林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
中科院院士扬叔子教授要求他的博士研究生会背
《老子》和至少半部《论语》,否则不能参加博士论文
答辩。
看到这条新闻,我的脑子里立刻跳出一句话———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中国哲学
将来要大放光芒!”
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中国人进步的一个世
纪,但这个进步却使得中国文化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比
如西学东渐以至成为主流,在越来越年轻的中国人身上
体现着迷恋西方文化的皮毛而弃绝本民族文化精华的症
状。整整几代上个世纪的尤其是后半叶的中国人,在文
化修养上贫血苍白的症状非常严重。许多被解释为社会
转型时期的必要阵痛性的社会病,都显示着令人忧虑的
心灵荒芜。人心越来越粗糙,心灵失去了有力的文化调
节。
建立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和了解西方、多数来
自表面的、甚至是可笑的影视作品的印象基础上的对西
方的向往和羡慕,导致了对自己本民族优秀文化和漫长
历史上那些思想巨人的真知灼见的轻视与怠慢,使我们
在文化和思想上一直是“赔了家底的”。多少事实证明,
在改革到了转折和上台阶的关键时候,往往体现出的不
是技术层面上的欠缺,而是文化上的慌乱。人们对发展
中的种种意见和不满,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都是由于
文化上的贫血和苍白所致。
我的理解,中国古老文化精髓的哲学精神是让
人在约束和修行中得到心灵的宽松和幸福的,而西方文
化的哲学精神是让人在放松和解脱中得到自由和快乐的。
这两种文化又有相互通融的广大空间,并没有尖锐的矛
盾。而从表面看,西方文化更容易迁就人,任何文化修
养肤浅的人不需要费力就容易将它的表层东西运用自如,
并很快尝到它的甜头,这就是许多中国城市的年轻人很
快就成为不伦不类的所谓“新人类”的原因,西方文化
也因此就获得了更快更猛的对其他文化的覆盖甚至改造。
所谓宽容自由的西方文化的问题越来越暴露出
来了,比如美国的大选,用民主选举的办法来避免政权
继承的危机,但选举却走向由政党募捐而引起的金钱选
举,使政府在一开始就出现腐败的、反民主的色彩。德
国前总理科尔目前正没完没了地被同样的问题困扰得无
法好好地过退休生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全世界越来
越多的思想家和学者发现,西方文化并不是那么万能地
解决全人类所有问题的精神法宝,他们越来越发现在古
老的中国文化里,有着照耀人类前进的精神火种。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唤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渐渐产生了小
小的“中国文化热”。
于是,“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由国家倡导,逐
渐风行全国。于是,就有了95岁高龄的冯友兰先生“中
国哲学将来要大放光芒!”的预言。于是,就有了季羡
林先生曾说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
于是,就有了近年来《四书》、《五经》等各种版本出
版且较前畅销的现象。于是,就有了扬叔子教授让博士
生背诵《老子》和《论语》的要求。
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对我说,他
设计的康熙皇帝临终前有一段戏:年老的康熙在病榻上
对儿子说:“我大清,龙兴关外、马上得天下,靠的都
是武功,可是治理这九州万方,我们靠什么呢?我们没
有孔子,没有《四书》、《五经》,我们没有征服人心
的东西呀!……这才是最难的呀!”
这样的渴望,不应该只发生在封建帝王的心里。
〖校友论坛索引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