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 Ji : from HUST to Beijing !!

youyou 发表于 2005/06/14 14:14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 (www.hust.org)

加跟贴 发新贴

周济:从教师到部长  

2005年06月06日14:34

教育部长周济

  在很多人的眼中,周济已不是当年的周济——20年间,从华中工学院的

普通老师,周济成长为共和国的教育部长。而他又将如何平衡和解决新的理

想和现实,冲突和困境?

  周济最近过得颇不平静。

  作为教育部长,烦心的事够多了:教育公平、失学儿童、农村教育等

等。最近,高校BBS的整治让他再一次陷入舆论漩涡。

  3月16日,10年历史的清华大学BBS“水木清华”发出通告:“即日起,

BBS‘水木清华’从开放型转向校内型,限制校外IP的访问……”暗红色字

体。

  几乎同时,颇具影响的南京大学BBS“小百合”也发出通告:“……学

校有关方面要求小百合实现实名制,而且校外用户将不再有发言权……”同

样采取措施的还有南开、复旦、武大等。

  “水木清华”一位管理员透露,2月底清华校方接到教育部文件,之后,

开始对“水木清华”采取措施。

  2004年10月17日上午,在教育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座谈会上,部长周济表示:“网络

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这是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我们发现,大部分同

学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很多持正确意见的人不一定发表意见,倒

是喜欢发牢骚的人发表意见。另外,有国外组织散布各式各样信息。同学们

不仅看了,还信,所以,这给我们提出了新问题……”

  “高校BBS为什么要实名制?为什么要限制校外用户……”议论纷纷,

余波未平。

  不过,如此被关注,对周济而言,已经不是第一次。

  “毛驴儿”周济

  1965年高考前夕,武汉一铁路中学校内,团委副书记周济正动员同学们

去新疆支边。

  “耿兴芹是被动员的同学之一。”周济的同学肖举森说。很快,高考结

果出来了,周济以高分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录取。很多同学,包

括耿兴芹,不幸落榜,踏上新疆支边之路。

  上了清华后,周济不忘旧情,和在新疆的同学经常书信联系。肖举森

说,可能就是那个时候,周济和高中同学耿兴芹擦出火花。

  1966年,“文革”爆发。

  “当时我们只上了几个月的课,运动就起来了,根本没学到什么。毕业

证也是改革开放后学校让补领的。”周济清华的同班同学耿广志很是感叹。

耿退休后在一家公司做事,对于身居高位的老同学周济,他不想谈,因为说

多了“对周不太好”。

  上课时间短,只是“闻了闻清华的味道”,但外号“毛驴儿”的班长周

济依然给同学留下深刻印象。

  清华大学的徐峰、段广洪老师回忆,入学后不久就碰上了“换班风

波”。当时清华精密仪器系共五个班,后来校长蒋南翔提出让两个班“半工

半读”。由于招生时没有说明,结果很多同学闹情绪,不乐意去,班长周济

做了很多的工作,才让同学们转到了“半工半读”的机械制造专业。

  “‘毛驴儿’,不就是只顾低头拉车、卖力气干活的意思么?”

  1970年,清华大学毕业,周济奔赴高中时就定下的方向——新疆。

  “这你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他的女友在新疆;再就是当初他鼓动

同学,毕业后自己也确实想在边疆干点事。”肖举森说,“总之,周济是一

个非常有良心的人。”

  到了新疆,先在解放军农场锻炼一年,后被调到新疆工学院(现为新疆

大学)任教,并且欣然前往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的铸造教研室,和其他老师一

起,周济没日没夜地干,将教研室下面的一个精密铸造厂搞得有声有色,

“效益很好”。

  这段“产业化”经历无疑在年轻的周济心中留下印痕,日后主持华中理

工大学CAD(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时,周济再一次推行产业化思路。

  在新疆大学,周济一干就是7年。其间,他和耿兴芹结婚生子。

  1978年,知青返城。为了照顾父母,耿兴芹率先返回武汉。不久,周济

考取华中工学院(后改名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也回到武汉。

  这一年,周济32岁。

  肖举森说,当时,周济在新疆大学干得很出色,文革后恢复职称时,很

多同事推荐周济当讲师,在当时很难得。

  文革后的中国,百废待兴。时任华中工学院校长的朱九思为充实师资,

决定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出国深造,硕士没有毕业的周济幸运入选,

被派往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攻读博士学位。

  徐峰告诉记者,文革前,很多人都学俄语,学英语的人不多,而周济从

高中起学的就是英语,这帮了他的大忙,让他在选拔中脱颖而出。

  抛妻别子、远渡重洋,周济当日的心情,无法得知,但是,周济在纽约

的勤奋好学有口皆碑。

  1984年1月,一夜大雪,布法罗交通中断。周济三天三夜没回宿舍睡觉。

第4天,室友们着急了,几个人分头四处寻找。在实验室,他们发现了“失

踪”的周济正趴在计算机操作台上呼呼大睡,显示屏上还闪现着一长串数

据。

  在布法罗分校,周济16门功课成绩全部是“A”,只用三年半就获得博士

学位。

  1984年3月,周济学成返回华中理工大学。

  十年创业

  周济给单位带回的礼物:3台单板机、一台苹果电脑和30多公斤的学术资

料。这耗费了他在美留学的全部积蓄——5700美元,而当时,周济和他的爱

人月收入加起来只有80多元人民币。

  华中科技大学的CAD中心由此发端,周济也开始了他长达十年之久的创

业之旅。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彭文生教授告诉本刊,当时科研经费十分紧

张,周济很大胆,向学校借钱,用一年科研经费做抵押,寅吃卯粮,滚动发

展。

  “换成我,根本不敢这么做!”彭说,“学校之前没有先例。这和他留

过洋有关。”

  周济当年的同事钟毅芳教授告诉本刊记者,为了筹钱,周济等人采取的

第二项措施是集中CAD中心财力,一改过去教授之间单兵作战,各自申请课

题、使用经费的做法。课题经费统一支配。

  “统收统支的措施在中心创业初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样一来,无形

中也挫伤很多教师申请科研经费的积极性。辛辛苦苦争取来的课题,经费无

法自己支配,为什么还要去争取呢?”钟说。

  实干家周济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要将自己的产品转化为可见的效益,

他要面向企业搞研究。

  “当时,周济的思路很明确,就是科研产品要适应企业要求,并最终创

办自己的企业。比如CAD中心下面的天喻信息产业公司、软件公司等。”

  “这与周济当校长后提出‘产学研三足鼎立’的发展思路一脉相承。但

是,作为一所高校,你是培养高等人才,还是搞产业化?教授忙于争取项目

跑钱,学术水平能提高吗?”钟毅芳说,“当武汉市长,提产学研可以,但

是如果当教育部长还提产学研,那就糟糕了。”

  周济胆大、有魄力,也以身作则,能吃苦耐劳。本刊记者在武汉采访期

间,这一点得到所有采访对象的一致认同。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当年,为争取科研课题,周济频繁来往于北京和

武汉之间。有时走得急了,就买张站台票“混”上车。一次,太累了,周和

衣躺在别人座位下面睡着了。乘警检查车厢,以为是“逃票”,很快给揪了

出来。周解释半天,乘警楞是不信,这躺在别人座位下睡觉的会是大学教

授?

  勤勉而又注重实际的周济理所应当得到回报。1994年,他从华中理工大

学机械系CAD中心主任直接升任机械学院院长兼数控研究所所长,一年后,

周济升任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1997年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

  完美的身份组合

  清华大学毕业、工程院院士、留美博士、大学校长,在中国,这是一个

完美的组合 。

  出任校长后的周济,开始在校内大力推行“产、学、研”三足鼎立的发

展思路。

  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向东介绍,他们公司在研制国产5轴联动

数控机床时,曾向外国某公司订货,但这家公司迟迟没有交货。没办法,他

们找到时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的周济。没想到,周对开发国产高档数控系统

非常感兴趣,于是决定厂校联合攻关。经过4年多努力,大功告成,该产品最

后卖给江西洪都集团。

  “一个不搞教学的教师,算不上真正的教师;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成

不了第一流的教师;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教师,是跟不上时代发

展步伐的教师。”周济说。

  2000年华中理工大学等4校合并为华中科技大学后,周济再次运用当年手

法,借外力壮实力,筹巨资促发展。于当年6月28日,同中国工行湖北分行、

中国建行湖北分行等签订贷款合同,5年内贷款30亿元,投资建设重点学科、

新兴学科。

  “一个没有明确办学思路的校长,不是个称职的校长。”周济说。

  但是,周济“育人为本,产、学、研三足鼎立”的办学思路在校内外却

引起争议。

  钟毅芳教授说,在周济主政机械学院和华科大时期,尽管学校的科研经

图1 Zhou Ji in Beijing

费上去了,但是就纯粹的学术水平而言,并没有怎么提高。

  “论文的总数是不少,但多是低水平重复。”钟说。

  “由于体制原因,很多校办企业大都小富即安,很难长大。现在看来,

高等学校一方面育人,一方面产业化是错误的。”湖北省科技厅的赵春生十

分肯定地说。他的一个例证是,周济在2004年国务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过,“政府从未提出教育要产业化”。

  不过,力推高校“产业化”的周济逐渐引起有关领导的注意。一个有力

的佐证是,在周济主政华中科技大学期间,教育部、湖北省等省部级以上的

领导频频光临该校指导工作。

  赵春生说,1998年湖北省准备召开科学技术大会,级别很高,省委、省

政府一把手都要参加,汇报人最终选定周济。

  “我没有想到,对于这个汇报,周济会那么重视,特地跑来预演多次,

很多细节问题也都注意到了。”赵说,“不久,在一次湖北省委中心组的科

技学习会上,我再次推荐周济作为主讲人。这两次,给省委高层领导的印象

都不错。”

  而此时,除了清华、洋博士之外,周济也拥有了另外一个头衔——中国

工程院院士。

  2000年1月,未满一任的校长周济当选为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任湖北省

科技厅厅长,“国内罕有先例”。这一年,周济54岁,年富力强。

  “清华大学毕业、工程院院士、留美博士、大学校长,在中国,这是一

个完美的组合。”对湖北、武汉政坛生态颇有研究的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

生汪波如此分析周济的升迁。

  原湖北省科技厅厅长何根法告诉本刊,在周济接替他工作之前,他已经

在湖北省科技厅厅长任上干了10年。1999年底,省委组织部找到他,说按照

干部任职管理规定,干了10年,该换个岗位了。很快,他被平级调动到省政

府任副秘书长,周济以省委常委身份接任。

  汪波认为,周济升迁的另一个背景是,世纪之交的湖北政坛,兴起了一

股教授、院士从政的热潮:武大教授辜胜阻出任武汉市副市长,华中师范大

学校长路钢教授出任省教育厅厅长,同济医科大学教授朱忠华出任卫生厅厅

长等。

  平易、感恩

  “周厅长刚上任那会,正赶上机构改革,压力比较大。他用‘水势虽

急、波澜不惊’八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情形,要求我们‘跑步前进’,‘听

话、出活’。”湖北省科技厅人事处处长宋咸华说,“听话就是要听党的

话,出活就是提高工作效率。”

  “周厅长一来,我们就开始白天黑夜连轴转了,整天加班。他是个拼命

三郎,经常夜里坐火车到北京,白天办事,晚上再赶回来。我们问他,累不

累啊?他说比在新疆时好多了!”

  宋咸华认为,在周济主政湖北省科技厅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组

织策划武汉的“光谷”,再一个就是搞了电动汽车项目。

  湖北省科技厅原高新处处长赵春生回忆,1998年,还是华中理工大学校

长时,周济就采纳该校黄德修教授的建议,以华中理工大学的名义向武汉市

科委递交了《关于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成中国“光谷”的建议》,后

来当了厅长,还身兼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天时地利人和,在省委领导的支持

下,就开始了武汉“光谷”的建设。

  2000年4月7日,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贾志杰,省长蒋祝平,省委常委、

省科技厅厅长周济就“中国光谷”建设做出重要部署。“看准了就下决心

干,集中全省力量干。”贾志杰说。

  “搞小了等于白搞,搞慢了等于自杀!”周济说。

  此后,武汉“中国光谷”建设逐渐发力。

  周济表示,“目标是把光谷做成中国光电子产业的老大,产业规模达到

600亿元,年科工贸收入愈千亿元。届时,至少有两到三家资产上百亿的光电

子企业集团。”

  2005年春天,本刊记者踏进武汉“中国光谷”,其恢弘的气势已然不

在,光电子产业也远未达到千亿规模。

  在查找资料过程中,记者也发现,早在2001年4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

小时”就对武汉“中国光谷”2005年要达到千亿产值的目标提出质疑:“它

会不会仅仅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宣传口号呢?”

  赵春生告诉记者:“现在看来,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确实有急躁之

嫌。‘光谷’工程上马后,很快碰上世界范围内的光纤通信市场饱和、疲

软,日子很不好过。”

  赵春生认为,这也与周济刚刚踏入政坛,处理问题不够艺术有关,“毕

竟是刚离开学校”。“但是,从区域创新体系来看,武汉打出建设‘光谷’

的牌应该还是对的。”赵补充说。相识多年,给赵春生印象最深的是周济舍

得放下架子,并且有一颗感恩的心。

  “尽管他当时已经是省委常委,但他没有任何架子。比如你是记者,和

他谈过两次,他也会记得你的很多小事。所以,接触起来,你就会有种被尊

重的感觉,很舒服。再就是一些对他成长有过帮助的人,周济也非常尊重,

感恩。”

  4个月市长

  2001年12月30日,武汉市十届人大第31次常委会任命周济为武汉市副市

长、代理市长。

  2002年1月14日,493票赞成、7票反对、10票弃权——在武汉市十届人大

五次会议上,周济高票当选武汉市市长,成为继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之后的第

二个院士市长。

  新官上任,周济意气风发:“组织派我到武汉市工作,人民代表选我当

市长,我深感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做市长,不是做官,是做事情,就是为

党、为人民做事情。我一定珍惜这个做事的机会,不辜负广大人民的期

望。”

  “老实说,院士市长跟其他市长相比,没有特别的优势。因为院士是一

种荣誉称号,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是对我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成

就的肯定。但我现在从事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

还要好好地学习,逐渐熟悉这个工作。”

  据媒体报道,周济上任武汉市长后的第一件事,是提出武汉“多植树、

植大树”,建设“城在林中,人在城中”的“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山水园林

城市”,颇得市民拥护。

  随后,不长的任期内,周济亲民举措频频:堵住东湖所有排污口、遏制

填湖、调整房地产业用地价格、引导“马路经济”等。

  2000年4月18日,上任不足百天的周济被调离武汉市长的岗位。

  “我当市长只有短短不到4个月。这4个月,是我人生中,最充实、最有

意义的一段时间。遗憾是时间太短了,做的事情还不多,贡献还不大,心里

十分抱歉,实在是对不住大家!”

  “老实说,在武汉民间周济的口碑很好,周济人也很优秀、务实。市政

府接触过他的一些处长都很想念他,当然,这次调动也非周济的本意,也非

他本人所能决定。”汪波以一名地道武汉人的身份评价周济。

  2002年4月23日,调离武汉市长岗位的周济被中共中央批准改任教育部党

组副书记、教育部副部长。

  几个月后的2003年3月,周济当选教育部长。

  这一年,周济57岁。

  至此,从华中工学院的一名普通老师,周济成长为共和国的教育部长。

  “或许,从调周老师到教育部的那一天起,就是有意培养他当部长的。

因为当时,周老师去得很仓促,住了很长时间的招待所。拖了很久,他的爱

人耿老师才去北京。”万立教授说。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李柱教授回忆,有一次,他到教育部办事,身

后开来一辆车,他还没注意到车内是谁。没想到,车门一开,周济下来,和

他双手紧握,连声问,李老师来北京办事了?

  “周济啊,没有变,还是那个周济!”李柱温馨感动。

  确实,在他的同事眼里,周济还是当年的周济;但在更多人的眼中,周

济已不是当年的周济——20年间,从华中工学院的普通老师,周济成长为共

和国的教育部长。而他——周济,又将如何平衡和解决新的理想和现实,冲

突和困境?

  教育部长周济简历

  1946年8月26日生于上海,少年和青年时代随父母在武汉度过。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机械制造专业。

  ◆1970年至1978年在新疆工学院工作。

  ◆1978年进入华中工学院攻读研究生。

  ◆1980年赴美留学,1984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博士学位。

  ◆1984年起在华中理工大学任教,先后任CAD中心主任、CIMS中心主任、

数控研究所所长、机械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1999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

  ◆2000年1月任湖北、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1年12月任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

  ◆2002年1月任武汉市市长。

  ◆2002年4月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2003年3月任教育部部长。

  2005年4月 11日,中国印度商务合作大会,周济和印方参议员商谈

  (文章来源:《南方人物周刊》■本刊记者 陈磊 发自武汉、北京)

2005年4月 11日,中国印度商务合作大会,周济和印方参议员商谈

相关新闻:

· 独家:周济谈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 投入不够 2005年02月21日

· 周济在“香港领袖生奖励计划——国情教育课程”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2004

年07月12日

· "香港领袖生奖励计划——国情教育课程"开班仪式举行 2004年07月12日

· 周济澄清日前媒体公布的“985工程”名单有误 2004年01月06日

· 周济:2003-2004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回顾及展望 2004年01月06日

· 2003年教育部查出乱收费8.53亿 359名校长被撤 2004年01月06日

· 周济在北大指出将实践“三个代表”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紧密结合 2003年

12月19日

· 周济: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三大目标五项举措 2003年09月16日

人民网>>新闻中心>>人物>>政坛人物

E_mail:info @ peopledaily . com . cn

 新闻线索:rm @ peopledaily . com . cn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1997-2005 by www.people.com.cn.

本主题前一文章

HUST New President Prof. Li Pei-Gen visits USA --- wahaha 2005/04/22 07:10 (47 bytes) 【图】

加跟贴 发新贴校友论坛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23:23:30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