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中文组的改弦更张

可选 发表于 2006/11/10 20:43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 (www.hust.org)

加跟贴 发新贴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中文组的改弦更张

I. 昔日的辉煌

国会图书馆收藏中文书刊起源於清同治年间。1869年6月,同治皇帝以明、清刻书十种赠予美国政府。“同治赠书”主题包括经学,性理,医书,农书,算数,类书等方面,合共905册。1904年清廷参与“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参展图书及地图展会后全部赠给国会图书馆。

早期收藏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有下列二项。1909年清廷特使唐绍仪(为1874年来美留学幼童,届时14岁)赠送1728年铜板活字印刷《古今图书集成》一套五千零四十册。这是为感谢美国退还一千两百七十八万五千银两的庚子赔款。另一项是美国政府各部会委员会(U.S. Government Interdepartmental Committee)收购的1938年至1945年在重庆,成都,云南等地大后方生活纪录,包括文学,艺术,戏剧,歌谣,政治,经济等五千种。这批图书是研究中国抗战时期的珍贵资料。

美国国会图书馆通过传教士,外交官各种途径,收到善本珍藏,地方志,少数民族文献及古地图等。有系统的大量蒐集得力於施永格和恒慕义。施永格主修植物学,1891年入美国农业部工作,定居华盛顿。由於他酷爱研究中国植物,利用福建,广东一带地方志记载,研究柑桔的生长规範。为此施永格为国会图书馆收集了大量中国方志。1910年至1941年,施永格通过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在华购书,为中国本土外奠立一最辉煌的中文书库。

恒慕义1915年以公理会教士身份到中国传教。在山西汾州(今汾阳)明义中学教英文,长达十年之久。1928年国会图书馆成立中国文献部(后易名为中、日文献部,东方部的中文组,最后改名为亚洲部的中文组),恒慕义任职27年,中文藏书由100,000册增至291,000册。各地学者,每年络绎不绝地来到中文组查考资料,撰写博士、硕士论文。当时东方部的中文组也成爲中国研究文化沙龙,是凡知名的中国研究学者,均来中文组查书,引用馆藏文献资料在他们专作中发表。

恒慕义卸任后,Edwin Beal, 吴光清,王冀继任中文组组长,而亚洲部主任则由日裔美籍Warren Tsuneishi, 缅甸裔美籍Helen Poe担任。

II. 衰败时期

1928年中国文献部成立时,中文典藏何等风光。随后, 日文、韩文,继而东南亚、南亚各国典藏相继成立,中文组在整个亚洲部中仍然保持领先地位。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中文组内部走向专制的人君领导统御,组长自视甚高,以管、控的方式来稳定自己的地位。组内上、下层沟通不良,缺乏合作。与他组之间, 亦不相往来。到了九十年代, 整个亚洲部也因人谋不藏, 在馆内地位日渐衰退。

1992年南亚组组长提出把西藏藏书归入该组,因爲藏人流亡政府在印度,而该组组员对藏文有兴趣。藏文精品均为十九世纪世与中文藏书同时购入国会图书馆,而西藏专题研究,必须用中文史料和着作。在中文组日益老化,僵化和衰败的情况下,只得任其宰割。

在过去十年, 因中国在亚洲崛起,中文藏书受到各方重视。中文组的收藏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多, 但是在品质上显然落后, 受到国会关注及学者专家的批评. 像University of Miami 的 June Teufel Dreyer 教授,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的 David L. Shambaugh 教授, 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经济学专家学者 Nicholas R. Lardy 等都分别着文批评。June Teufel Dreyer 教授也是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的委员。

III. 中文组改弦更张

中文组一蹶不振也和亚洲部缺乏有力领导有关。国会图书馆副馆长Winston Tabb 和主管藏书和服务的 Carolyn Brown求才若渴,认定要有真正的领袖人才,方能拯救危亡。2003年国会图书馆延聘李华伟博士爲亚洲部主任,为自1928年亚洲部成立以来第一位华裔主任。李博士爲难得一见的行政长才,人称他是图书馆界最具声望的酋长(Guru) 。在短短的两年半内,把濒亡的中文组带到生气蓬勃,举世瞩目的地位。

李主任首先透视到,在这极有限的人力资源下,一定要做到“人尽其材,

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把丰富珍贵的中国藏书全力整理和开放,供世人使用。在这前提下,必需做内部组织调整,他把以往的中文组改成中文/蒙文组,西藏资料归回中国,蒙古文献(包括现在蒙古共和国出版品)扩张纳入此组,亚洲部各组组长是由主任从各组中挑选合适人材担任。经过此番调整,传统纵的服从,变成横的联盟,各组之间齐心共事,为亚洲部的使命和项目,全力投入。

图1

在李主任组织结构的分配,人力资源的运用,分工授权的执行, 团队精神的发挥, 和国际合作的调配下,中文组各方面的业务都一一展开。为了方便读者, 亚洲部阅览室的开放也从每周五天延伸到六天。

横的合作推广到馆内其他部门。2003年与地图部合作,邀请北京大学李孝聪教授鑑定馆藏中国古地图。2004年出版《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古地图叙录》(北京文物出版社)。同年与臺湾中央研究院合作,扫描西人所制有关中国地图八百馀幅。2005年中央研究院工作团队再度来华盛顿,晋入第二年携手合作。国会图书馆收藏将纳入中央研究院最大一网站“中国文明之时空基础架构”。

2004年亚洲部与馆内自动化小组合作,将珍藏的纳西文献依“美国记亿(American Memory)”的模式扫描后在国会图书馆网上推出,三千多件纳西经书,经云南博物馆朱宝田教授整理三年,透过网站,公诸世界。

2005年亚洲部与臺湾中央图书馆合作,开始中文善本书数位化项目。通过蒋经国基金会资助,善本书藏先由潘明燊、范邦瑾两位专家版本鑑定,撰写解题及查考他馆收藏情况,开列扫描清单,再由臺湾汉世纪公司承担数位化工作。预定今年进度可达乾隆以前刊刻本三百种。

购书方面,在配合国会对中国问题的重视下,中文组加强了有关现代中国书籍的收集. 自2000年以来,中文组在鲁斯基金会的资助下把收集范围扩大到商业,财政,法律,科学技术以及环保等方面,并特别专注有关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的美国研究,国际关系,经济改革,军事国防等出版物,增强了中文藏书的实力。

同时,中文组也继续加强对电子数据库的重视。随着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及中国期刊种类的大量增加,为了尽力满足读者对中文期刊和报纸所需,中文组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并获得一定的成绩, 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

从2004起到目前为止中文组已订购了五种数据库,例如《人民日报电子版》,提供从1946到2004年在此报刊中登载的全文文章; “China Data Online”, 专门以中英文提供有关中国全国,省市等各类统计材料; “CNKI”, 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及《中国报刊全文数据库》,提供六千多种学术性杂志及五百种左右报刊的全文文章,以及 SuperStar《超星数字图书》,提供上十万种的全文图书。

中文组目前正在继续努力增加电子版出版物的收集。 最近又购买了

《四库全书电子版》,不久即可使用。 其他数据库的购买也正在进行中。

亚洲部与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美国亚洲文化学院等机构、组织合作,不断推出与中国文化、历史现况有关的活动。五月十六日, 举办了庆祝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七月十九日,由陈钦智教授讲述她所发展的 Global Memory Net; 九月二十一日, 由亚洲学会举办有关国会图书馆亚洲部馆藏的介绍;十一月十四日,新任东方法律部主任白瑞教授讲述他在中国及香港工作经验;十一月十七日,中央研究院两位专家作专题演讲;十二月一日,中国音乐家傅华根国乐演奏。

鉴於亚洲部中文组的业务蒸蒸日上,曾在国会图书馆工作过的谭翠荣女士捐赠亚洲部三十万美元,成立各种奖助、补助基金,让各地学者研究员能来到亚洲部,分享宫殿之美,百官之富。

新成立两年的亚洲部之友会加强了亚洲部对外的发展和联系。

中国文化,唐宋以来,已超越所谓“中原”的政治和地缘定义,成爲东亚和东南亚许多地区共同参与的一个文化体系。中文组未来的展望,不囿於中国大陆、香港和臺湾,而是对整个亚洲,甚至於推广在全世界的华裔文献收藏和文化研究,

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Written by:

居蜜 Dr. Mi Chu Wiens

亚洲部学术服务科科长

陈家仁 Lily Kecskes

亚洲部中文/蒙文组组长

加跟贴 发新贴校友论坛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23:23:58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