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议科学:且听饶毅议什么

饶毅出书 发表于 2009/09/01 04:07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 (www.hust.org) 主题字词: 饶毅 饶议科学

加跟贴 发新贴

饶议科学

下个月,饶毅教授全职回国担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将满两年。

全职回国之前,从1996年开始,饶毅教授开始了他的科学文化中文写作,且一发而不收。在他2007年回国之时,也许很多人都在想,回国后的饶毅,还会是那个敢于用良知说话的饶毅吗?

在2009上海书展上,饶毅推出了个人文集《饶议科学》。文集中收了许多回国之前的言论,也收了许多回国之后的言论。这是一本针对中国科学、教育的言论集,或者痛陈弊端,或者直谏对策,或者尝试以科学之美去感染读者,或者尝试以科研之乐去启迪同人。

这也是一种态度。身在圈外的时候,用良知说话与发事不关己的牢骚,表现出的差距也许并不太远。人在江湖飘的时候还能保持良知,敢于直言,才显得真正可贵。看看这本《饶议科学》和饶毅教授的博文,2007年9月之前之后,文风和内容平实如故、激越如故,还是那么敢做敢言,怎能不令我们由衷地钦佩?

饶毅说,说就是一种做。人不仅要做,而且要敢做敢说。公益的事情,不说,就是躲避。有些事情说了,可提醒其他人做。有些事情,其他人想做,但是不敢做。有人说出来,可以激励其他人和其他机构去做。这样,后面的人做同样的事情时,阻力就会小很多。那么,饶毅在书中都说了些啥呢?

他说科学,说基因,说神经。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钟扬教授说:“科研是一项艰苦的事业,科学家的特质便是从中提取欢乐”。这是对饶毅的客观解读。饶毅的研究领域是神经是生物学,他研究神经的发育,也利用果蝇、小鼠研究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比如研究果蝇的打架斗殴、求偶吃醋,甚至同性恋行为。他沉浸其中,乐趣无穷。果蝇和小鼠就是他的宝贝,他曾说过:“你们不要问研究果蝇有什么意义,对于我们做果蝇的人来说,果蝇就是最重要的动物!”他还说过:“对于我们来说做science就是娱乐,国家给你钱让你玩,多好的事!”这些都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感触:他是为科学而生的,他对科学的激情和热爱发自肺腑。科学好玩,他玩科学,他同时还有强烈的欲望,要把体验到的科学之美、科学之乐说出来,去感染别人。

他说科学家,说他尊敬的前辈,说他赏识的后来者。

他不喜欢只讲“英勇故事”、剔除了对科学家励志形象“有影响”的“少儿版”科学家传记和介绍,写实地为科学前辈画像。在他笔下,他写科学前辈们的各种经历,写成功也写失落,写科学家个人境遇也写科学的时代背景。比如他写居里夫人,写她的坎坷人生,写她少女时期不成功的初恋以及人到中年后没有结果的婚外恋,写她因身为女性而得不到科学界和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可而愤懑不已、抑郁到休养一年。他笔下的“成人版”科学家形象丰满、个性鲜明,让科学神坛上的科学家重返人间。他不但用文字为科学家“画像”,为了让这本书更有意思,他还满怀敬意地找人用画笔为科学家画像。

他说中国科学,说中国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说中国科学的优秀传统,更说中国科技界的种种弊端。

他性情率直,而且继承了优秀传统中的敢做敢言,不但很直接地批评个别的现象和科学家,更从科学环境、经费体制、研究生教育这些方面检视和思考中国科学的普遍性问题,且敢于直陈弊端,发表自己的改革观点。他的大多数言论,正是集中在这个方面。正因为此,他被看做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旗手。体制和环境的问题,需要一代代人去推进。他迅速关闭了在美国的实验室,全职回国做科学、做教育,就是希望加入为中国科技和教育做贡献的行列。有些事情一下子做不到,他还是要说,他希望有学生在听,因为现在的学生再过20年,就是决策者。

他对中国科学不合理的东西的批评,正是出于对中国的热爱。他不但呼吁海外华人科学家为国效力,也呼吁海外华人团结起来,不要做鸵鸟,要共同争取族群权利,维护华人和中国的利益。他率先反对邀请达赖喇嘛到2005年神经科学年会上演讲,上了《纽约时报》,随后有近千位科学家联合签名反对。他还呼吁支持受到陷害的李文和。

他说诺贝尔奖,说值得获奖的工作,说诺贝尔奖委员会评错奖的尴尬,也说中国科学一年一度的十月躁狂和尴尬。

饶毅常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两天写科普文章,介绍他认为值得获奖的研究和学者,命中率之高令人惊叹。比如2002年颁奖前写的一篇文章,开列并介绍了21项他认为值得获奖的工作及相关科学家,2002年至今,每年都有获奖工作在他的清单内产生,至今累计已有十余项他列出的工作获奖,因而被称为“诺奖预测”。2008年下村修、钱永健等获奖前夕,作者更是专作一篇长文,介绍相关工作,结果三天后诺贝尔奖评出,应验了他的“预测”。在被问及为何“猜得那么准”时,作者更是直言:“说得直白一点,这不是我准确,而是这个委员会跟我的水平有点接近了。”客观还是高傲?客观是他的风骨,因客观而发的言论被人有意无意地视作高傲,他则全然不理会。

他也说教育,不但说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还说中学和小学教育。不但说中国教育,也说美国教育。不但说问题本身,也说问题的后果和解决方案。

作为78级大学生和较早出国的留学生,饶毅一方面以自己的求学经历演绎了从国内“三流”大学的学生成长为海内外著名学者的奋斗史,另一方面,也以他作为学生和老师对中国、美国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进行了诸多思考。他追求把讲课讲成说相声的效果,也追求在说相声中传道授业。如何刻苦、如何思维、如何看待名校?如何培养兴趣和拓展知识、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中美教育体制和理念有何差别?新东方的英语培训真那么重要吗?是不是一定要出国去念研究生?且听他慢慢道来。

如何做一名科学家?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说,读了饶毅教授的书,你就知道了。

加跟贴 发新贴校友论坛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23:24:17 2018.